昆明市39所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 共享体育设施 助力全民健身
最近,昆明免费向社会开放的中小学体育场馆吸引了许多市民组团打卡、就近锻炼,一个个矫健的身影成为暑期校园的别样风景,彰显出春城 “宜居”“开放”的气质。
“丰富公共体育设施”是昆明市政府2024年“10件惠民实事”之一。7月20日,昆明市首批39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试点向社会免费开放,方便市民就近锻炼。有关人士表示:“在全省率先试点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既是回应群众健身诉求,办好民生实事的具体举措,也是探索以共建共享方式解决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的尝试。”
盘活存量缓解体育服务供给矛盾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达868万,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体育场馆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长期存在,难以满足老百姓对体育消费多元化、多层次、多形态的需求。尤其是人口比较密集的主城区,通过新建体育场馆来扩容承载量的办法,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远水难解近渴”。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群众与社会体育处处长杨晓月表示,“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后,我们创新试点盘活存量资源,力争以更为集约、快速的方式来缓解体育服务供给的矛盾。”
2022年,昆明市政府印发《昆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其中提出要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建立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评价科学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制度体系,形成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开放工作机制。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配合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多次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地调研,并充分征求公安、卫健、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和各县(市)区、学校、专家工作意见和建议。2024年6月,昆明市正式印发《2024年昆明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市属学校率先开放,以主城区学校为主、郊县区至少开放1所、全市覆盖的原则,遴选了39所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学校可根据具体校情制定“一校一策”工作方案。
试点开放时间主要为暑假期间,范围主要是学校室外体育设施,如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体能训练区。这个暑假,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锻炼,截至7月31日,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的预约平台“昆明体育”新增关注人数13650人、注册用户5893人、预约人数4577。
“家门口”有了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在公路上跑步不安全、在小区里又太狭小、去健身房收费偏高,现在能去小区旁边的学校里锻炼,既安全又方便。”在金康园小学同德校区校门口显眼地张贴着开放政策,金星小区居民李维熟练地站在人脸识别装置前,屏幕显示其个人身份信息无误后,他得以进入学校体育场开始锻炼。
傍晚时分,该校的操场已经慢慢热闹起来。“我们现在每天接待预约运动人数大约在80至100人,每天16时到20时是入场人数最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附近小区的居民。”金康园小学副校长蒋荍说,现在校园里有年轻人在跑步,有小朋友在打篮球,更有老年人在操场一角练起太极拳,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扑面而来。
“我为这个政策点一个大大的赞。”李维笑着说,“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真正实现了‘15分钟健身圈’的梦想,希望以后不只是暑假开放,平时双休日也能开放,让我们上班族有个便捷的休闲锻炼之处。”
据了解,此次试点开放,昆明市充分运用了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在试点学校均安装或调配人脸识别通道闸机,与后台预约App小程序对接联通,市民在平台实名登记认证并预约学校体育场地(馆)后,在预约时间内通过闸机系统人脸识别后即可入校开展健身锻炼,运动结束后则通过同样方式离校。
多方合力扩大全民健身“服务圈”
校园对外开放,确保安全是首要任务。原本封闭管理的学校开放后,校园安全如何保障?体育设施和校园卫生等又该如何维护?
“您好,进入校园后请注意不要进入非对外开放区域,运动锻炼请注意安全。”在昆明市第三中学校门口,安保人员正在对入校的市民强调入校须知。作为入选首批试点的昆明市第三中学,此次开放了三个校区共180人的入校名额。在学校公告栏上,详细介绍了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入场须知、预约操作、开放时间等具体信息,供市民查阅。
“学校加强了巡视指导,全面把好安全关口,同时针对安保人员加强业务培训,要求其树立服务意识,文明用语、耐心答疑解惑。”昆明市第三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成立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小组,建立本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制度和安全保障机制。为提高社区居民的运动体验感,学校还对部分体育场地进行修缮改造。
“开放之前,学校对运动场地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对教学区域和运动场开放区域做了安全隔离和警示区域标识。”蒋荍介绍,金康园小学还对运动场开放配套的洗手台、卫生间等配套设施进行检查,保障正常运行的同时,提升安保和保洁的要求。
“对学校来说,要在公益与效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对于入校的社会公众来说则应提高自觉性,避免破坏校园设施和环境。这样才能让学校的体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让学校体育场馆的大门越开越宽。”云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陈恒兴认为。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得好、开得久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校方、市民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让更多的体育场所加快开放的步伐,推动全民健身战略落地落细。
为校园体育场馆“不放假”而点赞
近期,昆明市首批39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试点向社会免费开放,学校放假,但体育基础设施“不放假”,扩容了公共体育资源的承载量,此举受到学生、家长、周边居民的热烈欢迎,也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随着运动健身观念的普及,民众锻炼热情和健身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而健身场馆的建设,涉及资金、场地、管理等,很难在短时间内补齐短板。在这种形势之下,让假日“沉睡”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将现有存量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使用效能,是一种较为集约、高效的路径,可缓解公共体育资源总量不足的压力,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便捷的运动条件。
学校体育设施的免费开放体现了政府服务民生的担当作为,是回应民生关切的有力举措。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的当下,体育设施的免费开放,不但丰富了大家锻炼的选项,还切实降低了市民的经济负担,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养成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
此外,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还能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公共体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学校数量多、分布广,与城市发展、人口密度较为吻合,按照百姓需求选择有条件的学校开放体育设施,解决公共体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合理、结构不优等问题,体现了普惠性、公益性和便利性,对于推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是一项涉及政府、学校、公众等多方的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必然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人身安全的保障和事故处理、设施的维护投入、学校的管理痛点等。要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广,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力度,立法规范意外伤害责任等问题,让学校轻装上阵;学校应转变观念,用精细化管理服务回应社会关切;公众则应以更包容、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新生事物的发展,在享受红利的同时,争做文明校园的守护者。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