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

据云南日报消息,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2023年,全州净增耕地48.14万亩,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8.1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22连增。

文山州耕地面积约963.45万亩,其中水田152.19万亩,人均水田面积仅0.4亩,耕地十分珍贵。基于此,文山州坚持把耕地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政同责扛牢政治责任。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耕地保护,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出台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十条措施,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县(市)、到乡(镇)、到村组、到合作社、到农户、到地块。

全力抓好耕地新增恢复工作。近年来,文山州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充耕地、生态修复、城乡建设用地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等,坚持耕地保护数量和质量并重,新建高标准农田28万亩,累计建成263.02万亩。文山州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耕地新增恢复工作,对于三七等中药材种植地块,以及处于林木生长期、果园盛果期、鱼塘收获季等流出耕地,不搞“一刀切”,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

调优耕地布局换回良田好地。文山州耕地破碎、连片程度低,耕地面积小于30亩的地块占比高达86.7%。立足这一实际,文山州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石漠化破碎耕地、难以持续有效利用的耕地流出为林地园地的,不要求就地恢复,优先将坝区(山间盆地)连片耕地中的插花林果地逐步恢复为耕地,通过腾退坝区、低丘缓坡区域插花林果地恢复为耕地,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利用,有效提高利用率。砚山县江那镇书院社区组织群众,对130余亩坡度5度以下耕地中的零星非耕地进行集中整改恢复,实现近千亩耕地集中连片,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推动粮食蔬菜种植规模化,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万余元、群众增收11万余元。

2023年,文山州15度以下耕地增加21.77万亩,约15万亩25度以上及重要水源区、石漠化严重的耕地流出为林果地,未再进行就地恢复,采取“异地补足”或进出平衡方式整改,确保耕地质量和数量“双保”。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