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改革解难题 创新求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 提高政治站位谋改革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推进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证。2014年2月,楚雄州成立了由州委书记任组长,州长、州委副书记、常务副州长任副组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其他常委和副州长为成员的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党委领导亲自抓、带头干,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高位推动全州各项改革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
为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楚雄州委不断健全党领导改革的工作机制,把准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各领域各县市改革。2019年3月,楚雄州成立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设9个改革专项小组和15个改革专题组,全面推动深化改革,楚雄州改革工作从此由“跟跑”转变为“领跑”。
2019年楚雄州全面深化改革考核在全省16个州市中位列第3,2020年位列第2,自2017年全省排位第9以来,实现了逐年赶超进位,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连续5年位列全省“优秀”行列。
楚雄州始终牢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以极高的政治站位,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强烈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坚决扛牢压实改革的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紧跟中央、省委的步伐,楚雄州委及时组织召开深改组会议、深改委会议,听取和审议重大改革事项300余项,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强化统筹保障 完善制度机制抓改革
一直以来紧跟党中央和省委改革工作安排,楚雄州建立健全联络协调、工作报备、督察评估、综合考评、挂点联系、工作点评、重点任务分解、改革培训、宣传推广和改革调研十大工作机制,分年度制定出台改革要点、工作台账、议题计划、督察计划,不断提高改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工作中,楚雄州始终把抓改革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建立改革培训长效机制,将改革培训纳入各级干教委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举办改革专题培训,定期组织召开全州改革办主任会议。加大问效评估督查改革,出台《楚雄州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工作制度(试行)》,列出年度督察计划,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认真开展半年督察、年终考核,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2013年以来,全州共接受省第三方改革评估10次。从2018年开始,楚雄州将全面深化改革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全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内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落地见效。
楚雄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坚持把抓统筹与建机制紧密结合,健全州委深改委统筹决策、专项小组分块抓总、牵头部门负责实施、参与部门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抓实实施分析研判、联系服务、蹲点调研督导、特邀观察员和典型宣传推广“五项制度”,打通了重点改革任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全州各级坚持以改革解难题、以改革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以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制度化举措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改革典型在促进思想解放、机制创新、示范引领中的作用凸显。将抓改革与促发展紧密结合,以改革培育动能、激发活力、改善民生;将抓试点与树典型紧密结合,践行典型引路法,发挥改革试点引领作用,推动改革试点经验扩面;把抓协同与谋自主紧密结合,在协同推动国家和省部署改革任务落实的同时,聚焦发展所需和短板弱项,自主谋划和推动重点改革事项。
突出重点领域 改革成果惠及全体群众
特别是,近年来楚雄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的牵引作用,为其他领域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并自主谋划和推动了一批符合发展需求,符合市场规律的重点改革事项。
楚雄州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制度目标,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率先在全省出台州级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通过深化党政机构改革,楚雄州在州级新组建和重新组建机构21个,调整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机构16个,各县市统一设置35个党政机构,调整划转部门职责60多项,理顺了长期以来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等事项47项,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群团组织活力。
全州一批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改革事项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其中,楚雄州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试点做法成功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元谋县水改模式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2023年被列为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禄丰市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改革经验被全省推广;牟定县农村警务机制建设改革经验及“一村一警一助理”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禄丰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入选“全国十大医改经验”向全国推广。
亮点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让医疗服务优化可及
家住楚雄市的李大爷患高血压多年,因血压控制不稳定,每年都要在楚雄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几次,2018年以前每次住院都需要10天左右。自2018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始全面实行DRG付费以后,医院不断提高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的配合效率,减少了诊疗等待时间和重复检查,压缩了住院时间和住院成本。 “现在住院天数降到7天左右,每天的住院费用还减少了300多元,负担减轻了不少。”李大爷欣慰地说。
长期以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政府、医院、患者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在看好病的前提下,在控制公立医院不合理医药费用增长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各级党委、政府都在积极思考的一件大事。
2013年,禄丰县(现禄丰市)作为全国试点实施DRG付费制度改革,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2016年,“一院一策”DRG付费在楚雄州18家县级医院推广,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按DRG付费结算。楚雄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为巩固提高DRG付费改革,建设全州统一的DRG付费制度。2018年9月,楚雄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一州一策”的DRG付费制度,DRG付费覆盖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全州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纳入改革范围,实现了同区域、同类别(医院)、同病种、同费用。
楚雄州医疗保障局成立后,高度重视DRG付费改革,制定印发了《楚雄州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及《楚雄州DRG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分工方案》,明确了2022年到2025年支付方式改革目标任务,全面推行以DRG付费为主,按病种、按床日、按人头多种付费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重点突出住院费用全面推行DRG付费。这一改革,促使医院对陈旧思维方式和人事分配制度、成本质量管理制度、服务效率和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目前,全州10个县市全部开展DRG支付方式改革,实施DRG付费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45家,除精神病专科医院外符合条件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全覆盖,2023年按DRG付费结算支付373841人次,总金额211561.00万元,医保统筹发生(按项目结算)141278.33万元,按DRG付费实际支付141446.75万元,按DRG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区内住院医保基金支出73.86%。
通过十年医改,楚雄州以DRG付费方式为主,按病种、按床日、按人头多种付费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医保付费体系构建完成,有力促进了当地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全州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5.8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1.33/10万、3.40/10万、5.15/10万。楚雄州也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楚雄州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积极推动州级区域平台——楚雄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了全州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更加优化可及、为民惠民。
检验检测新格局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制定出28个检验检测配套制度,形成系统化检验检测清单和标准,主要做法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2021年4月,云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2次会议把楚雄彝族自治州列为2021年度省级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工作唯一试点州市,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台账》。面对行业分离、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体制机制僵化、市场竞争力弱、动力不足、服务民生能力差等问题,楚雄州按照州做强、县做精、乡镇强速检的改革思路,发挥提质增效、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作用,突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工作,打造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楚雄模式”。
2022年9月7日,楚雄州检验检测认证院正式揭牌成立。
楚雄州构建起州县乡院所站一体化检验检测机制,形成州级以技术研发服务主导产业为主、县级以基本保障服务特色产业为主、乡镇以农产品食品安全速检为主的体制,通过整合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等5个事业单位的检验检测职责,新设立的州级检验检测认证院可以开展2023项相关检验检测项目,全州除楚雄市外的9个县市整合相应检验检测职责,设立县市检验检测所,在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加挂乡镇检验检测站牌子,统一承担辖区内食品、农产品快速检测等职责。
按照公益性服务为主、市场化服务为辅的机构属性定位,楚雄州勇于创新突破,构建权责利有机统一的检验检测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公益性、市场性一体化检验检测机制,推动从财政输血向市场造血转变,制定出台楚雄州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服务管理办法、重点领域(行业)质量安全监督监测管理办法,全面承接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产品质量、粮油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指令性公益性检验检测任务,主动为中小企业、种植大户等提供服务,促进公益服务与市场服务结合,并建立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检验检测机构业务协同配合机制、州县乡三级检验检测机构业务协同机制、检验检测数据综合运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畅通的检验检测工作新格局。2022年,楚雄州检验检测认证院经营收入比改革前5个涉改单位总收入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楚雄州检验检测认证院还加挂了楚雄州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牌子,在县市检验检测所加挂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研究所牌子,搭建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服务产业平台,推动从服务企业向服务产业转变,先后建立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机制、检验检测机构服务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机制、重点企业个性化服务机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牵头开展地方重点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农业水改打造现代化灌区建设标杆
炎炎夏日,在元谋县丙间灌片绿油油的田间,各项节水灌溉设施正在有序工作。一条条埋在田里的滴灌管道犹如“毛细血管”,将水肥精准送达农作物根部。
位于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带的元谋县,是我国“南菜北运”和冬早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1.4摄氏度,素有“天然温室”之称,但因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也是当地的基本县情。
自2014年被列入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元谋以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为依托,探索农业水价改革创新模式,破解投资难、建管难、缺水难的问题,2016年开始立项建设元谋大型灌区丙间灌片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引入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企业,从元谋县麻柳水库、丙间水库取水,通过35公里主管、800公里干支管直达田间地头,将水库的水源源不断输送到11.4万亩土地上,服务4个乡镇16个村1.33万户6.67万人。同时,在田间设置了管网智能终端水表机4530套,农户刷卡即可用水,可根据自家需求铺设辅管、毛管和滴管进行农作物灌溉。
“以前灌溉靠沟渠,水库定期放水,我们得排队取水、守着放水,种地要跟着放水的节奏走。如今,打开在田地旁的智能水表,插上水卡,水就能从滴管里流出。”种了20多年地的元谋县黄瓜园镇领庄村村民张金禄对这种灌溉方式赞不绝口。2018年,张金禄自购了滴灌设备接上灌溉管网进行灌溉,供水不稳定的问题迎刃而解。张金禄算了笔账,以番茄滴灌施肥为例,不同生长周期的用水量、肥量都不同,定植后用水量每亩约20立方米,苗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每亩6立方米,对应每亩加肥约3公斤,“每个生产环节的用水、用肥都能精准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产量也跟着上来了。”如今,灌区的农民几乎每家都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施,肥料直接作用到作物根部,相比大水大肥的传统模式,不仅减少了肥料用量,还节省了人工成本。
元谋大型灌区丙间片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由政府、社会资本、群众三方共同投资,总(政府)投资3.08亿元,其中社会资本占总投资的47.7%,建成主管、干管设施直通田间的自动化控制及监控系统,通过开展农业水价、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社会资本“进不来”的问题。
在减轻政府投资压力的同时,元谋县探索建立初始水权分配、水价形成、农业节水激励和精准补贴等6项机制,组建运营公司,成立用水专业合作社,将项目区1.33万用水户吸纳为社员,合作社社员认购股权,按4.95%的比例获得收益,改变农田水利工程政府建、无人管的难题。现代化灌区的建设,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亩次灌溉由传统沟渠灌溉的100立方米减少到15立方米至20立方米,节水50%至85%,项目区亩均用水成本由1258元降至350元。
来源:云南日报